秦帝国史记1-发迹

说到唐诗,我最喜欢是李白的《将进酒》。诗中描绘了一个别人家的生活。我虽然很向往,但无法活成里面任何一句的那个样子。 说到宋词,我最喜欢的是柳永的《蝶恋花》。细细品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因为失恋而情绪低落,想振作却仍然摆脱不了思念的可笑之人。 说到古代散文,我最喜欢的是贾谊的《过秦论》。文章词采华丽,长短句混杂,节奏明快,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司马迁将此文原封不动的收录到了《史记》中。 说到秦国,那个创造了中华历史的秦国,从一个边陲之地开始,以一个任何人都不在意的视角,逐渐往周边扩张,最后竟然统一了全国,奠定了东方政治文明的基石。虽然接下来秦王朝只十五年后就灭亡了,但其创立的大一统制度却被随后的汉高祖继承,从而开启了大中华时代。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皇帝,这应该算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可能有人会问,之前的商朝、周朝不也是统一了中国吗?为什么不算是第一个呢? 我以前就有这样的疑问。其实,以当时的人们看来,秦朝跟之前的商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商周的统一,只能算得上是形式上的统一,国家类似于一种联邦形式。比如周朝,各个诸侯国受周天子的影响不大,虽然名义上都听周天子的,但实际上并不严格执行。有时候周天子还要依赖诸侯国的帮忙。 而秦朝从上到下,权利高度集中。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掌管人生死以及分封的绝对权力和地位,并且国家在税收、劳役、管理制度上…

阅读全文 »

关于5G

写一篇科技相关的文章吧。 什么是5G? 5G全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的首字母。现在家庭用路由器的Wifi信号一般会有2.4G和5G两个频段,此处的5G是代表5GHz的意思,与前面的5G虽然名字相同,但毫无关系。 5G是相对于4G来说的,是4G的下一代技术,那么5G相比于4G会有哪些提升呢? 首先是速度,就像2G到3G,3G再到4G一样,对于5G来说,网速是让人感觉最强烈,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技术提升。 5G的速度预计会比4G快至少10倍,最高有可能会快近100倍。以这样的速度,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完全可以在10秒内下载完,而在4G网络上,这要花费好多分钟。 速度的提升会让某些应用带来更好的体验,如下载和观看视频。当然,在一些物联网场景中也会发挥很大作用,比如可以在整个工厂中安装摄像机,快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连续镜头,从而实时监控产品质量。医院里面的远程手术得益于此也可能会被广泛应用。 为什么5G会比4G速度快呢? 简单来说,是因为5G网络使用了比4G更高的频段。这与路由器上面的5GHz比2.4GHz速度快,原理是一样的。 但是,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距离就会越短。5G虽然速度更快,但是遇到墙壁、窗户、或其他硬物,信号会更容易被阻断。 所以,各运营商会安装大量小基站(可能跟一本相册差不多大)。这些基站之间的距离很小,以此来保证附近的设备都可以有较强的信号连接。 …

阅读全文 »

春秋时期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大国之间博弈,造成的重大后果,很难说是因为一个事件引起的。好比说二战时期日本投降的原因,既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也有盟军德国投降在先,当然还有两颗原子弹的武力震慑,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高中课本有一篇文言文章《勾践灭吴》,讲的是勾践被吴国灭国后,栖于会稽之上,号令三军,用金钱、美女贿赂吴国的大臣。然后花二十年时间休养生息,最后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然后吴国就灭亡了。 这一段记载于正史,肯定是属实的。我只是觉得很奇怪,越国在几乎被灭国的情况下花了20年时间竟然把当时的吴国给灭了,这就好比于中国改革开放花了20年超过了苏联。确实是发生了,但原因没有那么简单,必然还有一系列外部因素助攻。 当时中华大地上除了吴越这两个国家外,还有齐国、鲁国、晋国、楚国等好几个强国,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互相防范。其中齐国刚好有点乱,有个叫田常的想浑水摸鱼,但是又惧怕当朝几位高官,想转移视线并且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打算去攻打旁边的鲁国。 鲁国是孔子的祖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孔子有个弟子叫端木赐,字子贡,好口才。他主动请缨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先是去找到田常,劝说他别攻打鲁国了,因为鲁国太菜鸡,不能打。要不去攻打吴国吧,吴国很强,可以打。田常听了这话的感觉跟你我是一样的,你这家伙莫不是有毛病吧,就是因为鲁国弱我才打,我打吴国不是去找死嘛。 接下来子贡的解释就有意思了。“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

阅读全文 »

一文搞懂什么是市净率和市盈率

公司的股票应该怎么定价?如何评判公司的实际价值?做基本面分析的时候面对这样的问题经常会很迷茫。 做过财务报表的朋友应该会很清楚,一家公司是有资产的。公司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等,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等。同时,公司还会有负债,如银行贷款,未付货款等。将公司的资产减去公司的负债就会得到公司的净资产。 公司的净资产代表公司的价值。我们买一只股票理论上买的就是公司的净资产,既承担了公司的资产,也承担了公司的负债。 把公司的净资产分成一定的份数,具体多少份由上市的时候决定,这个份数就是股本数。其中的一份被称之为一股。把公司的净资产除上股本数,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每一股股票的内在价格,对股价是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事实上,股票的实际价格往往比每股净资产高很多,有些甚至会高10倍不止,这说明股票的价格除了每股净资产这个硬性指标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股票的价格是事实上的成交价格,只要有人愿意购买,哪怕其他人都觉得亏本,但是这个人觉得值就可以了。 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值呢?因为公司是在不断发展的,到了第二年公司的资产很可能会翻倍,10年之后可能会翻10倍。他就算以当前5倍于每股净资产的高价买来,长期来看还是划算的。所以,一般来说,股票的价格总会大于每股净资产,毕竟公司是会扩大规模的。公司的市值等于股票的价格乘上股本数,所以公司的市值会大于公司净资产…

阅读全文 »

武汉近代简史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长江和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此交汇。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归属于楚国管辖。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武汉的地理地位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元朝之前,离武汉不远的荆州才是湖北的中心。随着中国国土面积不断变大,武汉作为东西南北交通的交汇点,才成为了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并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自此,武汉的地位开始不断上升。在近代历史上,武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该条约允许外国船在长江上航行。在此之前英国人早已经调查了湖北省的水道,并特别考察了被称为“武汉三镇”的武昌、汉口和汉阳。他们非常喜欢眼前的景象,所以特别要求该城市对外开放。 此后,许多欧洲强国都在这里设有领事馆,西方和日本的主要贸易公司、工程公司在这里也设有工厂和办事处。 1900年,美国《科利尔》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武汉的文章,称之为“东方芝加哥”,武汉开始被西方社会所熟知。武汉作为茶和丝绸等商品交易中心,直接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意义重大,它推翻了满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武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充气滑梯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发动的北伐战争占领了武汉三镇。国民革命的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同年12月,国民党迁都国民政府到武汉,次年正式办公。但当时国民党内部分裂严重,汪…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