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大国之间博弈,造成的重大后果,很难说是因为一个事件引起的。好比说二战时期日本投降的原因,既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也有盟军德国投降在先,当然还有两颗原子弹的武力震慑,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高中课本有一篇文言文章《勾践灭吴》,讲的是勾践被吴国灭国后,栖于会稽之上,号令三军,用金钱、美女贿赂吴国的大臣。然后花二十年时间休养生息,最后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然后吴国就灭亡了。

这一段记载于正史,肯定是属实的。我只是觉得很奇怪,越国在几乎被灭国的情况下花了20年时间竟然把当时的吴国给灭了,这就好比于中国改革开放花了20年超过了苏联。确实是发生了,但原因没有那么简单,必然还有一系列外部因素助攻。

当时中华大地上除了吴越这两个国家外,还有齐国、鲁国、晋国、楚国等好几个强国,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互相防范。其中齐国刚好有点乱,有个叫田常的想浑水摸鱼,但是又惧怕当朝几位高官,想转移视线并且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打算去攻打旁边的鲁国。
鲁国是孔子的祖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孔子有个弟子叫端木赐,字子贡,好口才。他主动请缨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先是去找到田常,劝说他别攻打鲁国了,因为鲁国太菜鸡,不能打。要不去攻打吴国吧,吴国很强,可以打。田常听了这话的感觉跟你我是一样的,你这家伙莫不是有毛病吧,就是因为鲁国弱我才打,我打吴国不是去找死嘛。

接下来子贡的解释就有意思了。“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就是说要是国内有忧患,可以去攻打强国,国外有忧患,可以去攻打弱国。这个时候齐国去打吴国,要是败了,百姓战死,国内就会空虚,这样田常就可以上位了。

看到这,我对当前某些国家对外发动战争的做法倒是有了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

田常竟然同意了。

接着,子贡让田常按兵不动,然后跑到吴国去了。

当时吴国的君主是夫差,子贡是这么跟夫差说的,现在齐国想把鲁国给灭了,然后跟吴国争霸,您得赶紧去救啊。

夫差这个时候最担心的其实是旁边的越王勾践,他还在卧薪尝胆呢,这要是去了他在背后捅一刀怎么办?等先把越国灭了再说吧。

要我是吴王夫差,我也会这么想。但实在禁不住子贡的进一步忽悠。

彼时越国不如鲁国强,吴国不如齐国强。如果吴国去搞定越国,这个时间齐国已经灭鲁了。保存越国可以彰显吴王的仁慈,营救鲁国可以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到时候列国来拜,与晋国争霸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是担心越国背后捣鬼,也没关系,我去找一下越王一并来帮忙。

吴王也同意了。至此,子贡已经搞定两个国家了,这棋盘也越下越大,要是一般人已经hold不住了。但子贡显然非一般人。

子贡来到越国,跟勾践说吴国想以营救鲁国为名讨伐齐国,但是想先把越国灭掉,这说明攻打越国是早晚的事啊。吴国真是越国的头号敌人,但现在吴国实力太强,越国只能低头做人。越国何不表面上一起出兵帮忙,暂时稳住吴国。要是吴国被齐国打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要是吴国胜了,必然会接着去打晋国,吴国打晋国可是打不过了。到时候吴国正面对抗齐国和晋国,假如越国此时从背后攻打吴国,就可以把他给灭了。勾践非常高兴,答应了。

我觉得这段太精彩,我要是勾践,也肯定会答应,这可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论啥结果都能受益的决定啊。

到这,子贡还没结束,他又跑到晋国去了,让晋国赶紧做好防备,以备吴国来攻。

至此,子贡任务结束,返回鲁国。接下来事情的进展就跟子贡预料的一模一样。吴王夫差在艾陵大败齐国军队,然后带领士兵逼近晋国,晋国军队出击,大败吴国军队。越王听说后,带领军队过江袭击吴国,前后历经7年,三次重大战役,把吴国给灭了。
司马迁这样评价子贡,“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非常高的评价。

当然,历史远没有这几句话这么简单,这些大事件前后持续了好多年。吴国之所以灭亡,也不能简单归因到跟晋国打架输了或是没有打过越国。在此之前,吴国自身也有很多问题。吴王夫差亲小人远贤臣,重用伯嚭而疏离伍子胥,在几个重大决定上判断失误,任由越国发展壮大。打败齐国后征调大批民工筑城伺机北上中原争霸。两年后,吴国与晋国、鲁国在黄池会盟,精锐尽出,结果让越国偷袭成功。伍子胥当年的预言成真,其本人却早已被吴王赐死,人头估计还挂在城门外呢。

越国战胜吴国当然赖其自身的努力,而吴国骄兵也为其帮忙不少。可惜的是,黄池会盟,本来是吴国的巅峰时刻,却没想到竟是成为其衰败的转折点。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粤ICP备1704116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7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