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史记1-发迹

说到唐诗,我最喜欢是李白的《将进酒》。诗中描绘了一个别人家的生活。我虽然很向往,但无法活成里面任何一句的那个样子。

说到宋词,我最喜欢的是柳永的《蝶恋花》。细细品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因为失恋而情绪低落,想振作却仍然摆脱不了思念的可笑之人。

说到古代散文,我最喜欢的是贾谊的《过秦论》。文章词采华丽,长短句混杂,节奏明快,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司马迁将此文原封不动的收录到了《史记》中。

说到秦国,那个创造了中华历史的秦国,从一个边陲之地开始,以一个任何人都不在意的视角,逐渐往周边扩张,最后竟然统一了全国,奠定了东方政治文明的基石。虽然接下来秦王朝只十五年后就灭亡了,但其创立的大一统制度却被随后的汉高祖继承,从而开启了大中华时代。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皇帝,这应该算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可能有人会问,之前的商朝、周朝不也是统一了中国吗?为什么不算是第一个呢?

我以前就有这样的疑问。其实,以当时的人们看来,秦朝跟之前的商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商周的统一,只能算得上是形式上的统一,国家类似于一种联邦形式。比如周朝,各个诸侯国受周天子的影响不大,虽然名义上都听周天子的,但实际上并不严格执行。有时候周天子还要依赖诸侯国的帮忙。

而秦朝从上到下,权利高度集中。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掌管人生死以及分封的绝对权力和地位,并且国家在税收、劳役、管理制度上都是一体的。就像我们今天的国家一样,上令下行,中央的指令可以很轻易的传达到基层岗位。

当然,更重要的我认为还是文化统一。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甚至车轱辘的大小也统一,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这相当于在全国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于经济和文化在全国内的交流更加方便。但商周时期,各地的文字使用是多种多样的,思想上就更加不一样。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期的西方希腊文明面临着跟当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类似的情况,雅典、斯巴达等城邦国家既有贸易,又互相竞争。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8年统一了希腊全境,并继续向中东扩张,最终成就了横跨亚非欧三大陆的伟业。但那个时候整个国家是靠武力聚在一起,并不是文化认同。等亚历山大一死,他的将领们逐渐瓜分世界,文明也逐渐往西移动到罗马。西方社会的民主联邦政治制度从这个时期已露端倪。

所以,东西方文化最开始的发展很像,但最后之所以分道扬镳,主要是因为我们出了个秦始皇,逆天改写了东方文明的命运。

一、发迹

秦祖上有个叫伯益(也叫做伯翳)的人,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予“赢”姓。伯益得姓后,担任了重要官职,成了舜的重臣。伯益比较擅长驯服鸟兽,主要工作就是帮舜帝驯马。

后来伯益的后人也受到商朝的器重,比较有名的是蜚廉和他的儿子恶来,帮商纣王驻守北方。随着周武王伐纣灭商,蜚廉和恶来双双死去,其家族势力受到了削弱。

后来辗转反侧,恶来的后人又给周王室养马了。因为养的不错,到周孝王时,分给了他们一块属地,命名为“秦”,自此后,他们家族开始被成为“秦赢”。

虽然有封地了,但这样的地方跟其他诸侯国绝不可相提并论,如东边的齐国鲁国,北部燕国,南方吴国,这都是王室成员的封地,秦地现在也就只是一个养马场而已。

秦国的发迹要一直等到襄公时期,时间上差不多是西周末期。

当时周幽王宠幸褒姒,并打算立褒姒之子为太子。王后的父亲申侯为此大为恼火,连同西夷犬戎一起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之前因为搞烽火戏诸侯等骚操作,这次真出事后不出所料没人来帮忙,直接就挂了。原太子即位,就是周平王。

但这个时候周朝的国都镐京被打烂了,而且还被刚做大的犬戎威胁,不得已只得在秦襄公等诸侯国的保护下往东迁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历史上称此后为东周,也就是春秋时代的开始。

周平王东迁以后,原先的土地逐渐被秦国所占有。历经襄公、文公、宁公、武公、德公,秦国逐渐吞并了戎族部落以及周边一票小国家,成了西方强国。

整个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各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春秋百年,秦穆公即位。虽然出道时比较弱小,但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是可以和东边晋国、齐国掰手腕的大国了。如果把当时的中华大地看成是个棋盘,此时的秦国已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成为一个棋手了。

但秦国距离成为争霸的种子选手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东边的大国都太强了。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从他开始,秦国逐渐崛起。正是因为他打下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的千秋大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粤ICP备1704116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709号